客服:
技术:
QQ:
地址:
邮箱:

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

武汉以“闯关”的精神推动城市向“新”转型

  18日,多位参加武汉两会的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在审议、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,一批创新型企业,以及新产业新赛道被报告“点名”。大家认为,报告字里行间透露着政府对科技创新、对产业转型的高度关注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镇的武汉,要勇当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排头兵,以“闯关”的精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重塑新时代武汉之“重”,以产业强市挺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。

  中科酷原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“汉原”量子计算机调整板前进行研究探讨。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

  “不愿只做‘躯壳’的传统车企,如今也在逐步掌控自己的‘灵魂’。”在18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,市政协委员、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郑敏的一番话引发共鸣。这里的“灵魂”,既指汽车数字化新生态,更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“魂”。

  2023年,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提速提效,全球首台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、全球首款通导遥一体化北斗芯片等重大成果不断涌现。

  “要走好科技创新这步‘先手棋’,打好科创中心建设‘主动仗’。”郑敏在手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上将这句话重重地圈画出来。

  “这种时不我待的劲头,企业也感同身受。”郑敏告诉长江日报记者,6年前,芯擎刚成立时,7纳米这种等级的芯片只用于手机,在国内汽车领域尚属“无人区”。芯擎团队勇敢攀登7纳米车规级芯片的技术高峰,“因为全球都在抢占智能汽车技术高地,在这个未来可能产生降维打击的赛道上,慢不得更等不及”。就在去年,国内首款自研量产装车的智能座舱芯片——芯擎自研的首款国产7纳米车规级芯片“龙鹰一号”出货量突破20万片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,实施29个省“尖刀”技术攻关工程和23个市科技重大专项,突破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。对此,市政协委员、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兰鹏飞感到十分振奋。他介绍,自己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强场超快光学团队,主要从事超快强激光和应用的研究。自组建之初,团队就注重青年人才培养,在阿秒激光与高时空分辨测量精密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,未来还要依托高校优势,攻克超快激光技术,把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中,并为武汉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培育一批超快激光人才,并加快产业转化,服务武汉光电子产业发展。

  “围绕‘配网不停电作业’这个赛道,公司一路从‘行业新兵’成长为能自主研发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,成立近20年,就瞄准了一件事。”市人大代表、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颂锋介绍,里得电力高速成长的背后,科技创新是第一驱动力。

  “深耕专业领域稳扎稳打、持续创新成为‘专精特新’企业,是中小企业实现突围的一条有力思路。”市政协委员、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志军说,特别是在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中高端行业中,企业进行高研发投入、高技术创新,不仅能让其在供应链产业链中发挥独特作用,也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华砺智行专为“聪明的车”跑上“智慧的路”赋能,成立6年多,已成为全球车路协同领域头部企业。

  邱志军介绍,企业是最了解市场需求的,企业是“出题人”,提出研发的需求,并通过创新联合体成为组织者和完成者来“答题”。今年,华砺智行就将与多家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延长产品的技术创新链条,高频迭代智能软件产品,形成企业的优势壁垒。同时,企业还是“答题人”,创新是否得到市场认可,企业必须拿出创新闯劲,才能得到市场认可。

  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实施初创科技企业育苗、小微高新技术企业跃升、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、领军企业引领计划,可以感受到,武汉对创新企业成长之路规划得更细了。”市政协委员、武汉慧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松语带兴奋,“这为双创载体平台指明了方向、提振了信心,投小投早,我们是‘小孵化器’,武汉就是一个‘大孵化器’,同心同向、一路陪伴。”

  市人大代表、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培文告诉记者,作为一名90后小微企业创业青年,十分欣喜地看到报告中对创新街区(园区、楼宇)、特色小镇、众创孵化载体等的规划,企业打造的武汉创梦众创空间就正在加大力度培育科技型文创企业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,2023年,数字经济规模占武汉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%。

  “武汉切中要害,要闯最难的‘关’。”市政协委员、大唐互联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,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,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,已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劲驱动力。对于武汉来说,这股力量更要推动产业升级实现“闯关”关键一跃。

  李军欣喜地看到,武汉正拿出真金白银,为数字化转型中最难转的中小企业群体提供支持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。建成“双跨”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、5G工厂30家,新增数字化产线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

  就在去年,大唐互联成为湖北和武汉第二家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,企业一直探索通过工业互联网以及搭载的工业软件APP,为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、5G灯塔工厂的建设输出本地样本,并成为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武汉首批解决方案服务商、专业软件服务商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以链主项目推动钢铁、石化、纺织服装等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升级。市人大代表、宝信软件(武汉)有限公司信息化事业部项目总监朱芬介绍,近年来,武钢有限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,并且带来一系列管理变革,建立内部市场化的模拟经营体,推行算账经营,从而带来了提质增效的红利。在此过程中,宝信软件不断研发迭代软件产品,随时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并且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。她建议,武汉可打造一批“一帮一”的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样板,利用国有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经验成果,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系统性服务,利用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动能“大手拉小手,小步往前走”,共同“闯关”。

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力争氢能、生物制造、商业航天、低空经济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0%以上,努力打造氢能城市和中国星谷,积极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。

  1月5日,快舟一号甲火箭实现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“开门红”;1月11日,随着同批进场的4枚快舟火箭中的最后一枚发射成功,快舟火箭在18天内创造了“一次进场,四发四成”的航天发射佳绩,“汉产”快舟火箭迈入批量生产、批量总装、组批发射的产业化“快频”发射阶段。而快舟火箭的总装集成地点,正是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舟火箭产业园。

  市人大代表,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查雄权围绕基地建设、航天产业链建设等方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,如今,包括航天发射供应链体系企业在内,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,打造了“区域协同助力航天产业生态发展”的范本。火箭公司正在由“定制化项目制”朝“产业化批量生产”模式转型,通过提前投产、滚动批产、批量总装火箭通用化部分,提供“货架”火箭产品,进一步满足卫星客户急迫的组网需求。未来还会持续将企业发展融入全市发展大局,在武汉打造商业航天产业生态,更好推动航天产业集群发展,加快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级。

  “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。聚焦量子科技、人形机器人、未来显示、新型储能等领域,‘一业一策’制定推进措施。第一次,‘新型储能’被作为未来产业领域在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!”市政协常委、风脉能源(武汉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毅介绍,风脉是新能源一站式解决方案龙头供应商,就在去年,该企业投建的武汉首个大规模液冷型集中式(共享式)储能项目已经并网运行,这个巨型“充电宝”,能在低谷时段充电,尖峰时段根据电力需求响应需要将电能回补电网。在新型储能领域,中国石化、中国能建等一批央企已在汉布局,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在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积累了一批行业领先技术。如今,武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要针对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制定政策。“好风凭借力”,大伙已然感受到政策春风。

  “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,‘旧船票’是难以登上未来发展的‘新客船’的。”叶毅建议,武汉发展未来产业既要做好顶层设计、抓准细分领域,还要加强要素保障、强化政策支持,尤其要有孵化的耐心,“未来产业往往投入巨大,要谋划多元投入和多主体培育齐头并进,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基础研究领域,同时,要强化场景驱动,如果只说不干,‘未来’永远不会来。要完善场景开放机制,鼓励在部分试点领域、区域启动应用示范工程。”